“杯酒流年达人配资,长歌当哭。”
“明流血者容易,暗流血者难。”
这两句话是蒋经国在痛失章亚若后,为了悼念她所写的深情言辞,表露出他心中的无限悔恼与悲伤。
“看得见开端,却看不见结局。”这句话无疑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蒋经国与章亚若之间那段未竟的爱情。而他们的孩子,也经历了漫长的漂泊,最终才有机会回到蒋家。
展开剩余87%到底发生了什么?蒋经国曾经答应过章亚若,要给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正式的名分,可没多久,章亚若便猝然离世,这其中究竟是谁动了手脚?为何蒋经国的孩子迟迟不能回到蒋家,又到底是谁在照看着他们?最终,两个孩子又是如何重新回到蒋家的?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蒋经国已经回国三个多月,但内心难以安定。此时,蒋经国被蒋介石派回奉化溪口的老家,命他读四书五经,沉浸于学问之中。然而,渴望参与抗战的蒋经国显然并不甘心长时间待在这片宁静的山水之间。
就在这时,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向蒋介石报告工作时,顺便为蒋经国求情:“经国心怀壮志,他一再表达自己渴望投身战场的愿望,若不让他去一个更艰苦的地方历练,怎能知道他是否能承受?”熊式辉的话深深打动了蒋介石,最终,他同意将蒋经国派往江西任职,这一任命,也成了他与章亚若结识的契机。
1988年,蒋经国刚刚赴江西任职不久,便第一次见到了章亚若。
那天早晨,蒋经国正在赣南行政督察专员的办公室忙碌,突然,外面传来了争吵声。几位美国飞行员与一位卖炒饭的老人因语言不通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就在局面愈加僵化之际,章亚若出现了。她身穿碧绿外套,沉着冷静地走上前去,用流利的英语解释清楚了双方的误会。这场纷争在她的调解下终于平息。
蒋经国正巧经过,目睹了这一幕,立刻询问身旁的秘书高理文:“这位女士是谁?”高理文答道:“她是抗敌动员委员会的秘书,章亚若。”蒋经国心中一动,脱口而出一个名字:“章亚绿”,虽然发错了,但这一刻,章亚若的身影已经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章亚若是江西南昌人,出身书香世家。她的父亲章甫,曾是清朝三元及第的状元,并曾担任知县。父亲的学识与气质自然影响了章亚若。她曾在南昌女中就读,同窗桂辉曾如此描述她:“章亚若有着东方女性的典雅,凤眼樱唇,微挺的鼻梁,还有甜美的酒窝,字写得一手好,歌舞俱佳,简直是班里的校花。”
蒋经国与章亚若的关系,在两人一见如故的交谈中逐渐升温。蒋经国身穿夹克,戴着鸭舌帽,风度翩翩,而每当早晨进入办公室时,和章亚若打个招呼便成了他的一项日常。
章亚若在加入委员会担任秘书之前,曾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十五岁时,她嫁给了表兄唐英刚,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婚后,二人因性格差异,经常争执不休。章亚若向往自由与新潮,而唐英刚则保守内敛,这段婚姻最终走向了尽头。离婚后的章亚若,更加注重打扮,气质成熟而迷人,红宝石戒指、波浪长发、修饰得宜的旗袍都让她在人群中熠熠生辉。
蒋经国为了更接近章亚若,将她提拔为行署专员的秘书,负责许多繁杂事务,接着又安排她进入青干班进修,章亚若的出色才干和耀眼的气质也不断吸引着蒋经国的目光。此时,蒋经国与妻子蒋方良正处于分居状态,章亚若的出现,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他那段暗淡的生活。
蒋经国向章亚若表露了心意,但她拒绝了。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的她,并不希望卷入一段有悖道德的关系。尽管如此,蒋经国并未放弃,继续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最终,在一次宴会上,两人终于有了更深入的交流。那晚,蒋经国饮酒高兴,气氛愉悦,终于在这时,两人情愫暗生,关系更进一步。
随着感情升温,章亚若怀孕了。随着肚子渐渐隆起,蒋经国的心情也变得愈加紧张。他答应章亚若,一定会保护她和孩子,并向蒋介石说明两人之间的关系。然而,蒋介石却因儒家思想的束缚,不愿接受章亚若的存在。再加上章亚若出身平民,和蒋方良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切都让蒋介石难以容忍。
然而,随着章亚若肚子一天天隆起,蒋经国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决定让章亚若去桂林待产,而他自己则常常抽空前去看望。最终,章亚若顺利生下了两个男孩,取名“孝严”和“孝慈”。尽管蒋经国尽了最大努力,但在章亚若临终前,他们的身份仍未完全得到蒋家认同。
章亚若去世后,两个孩子被送往外祖家,与舅舅章浩若一起生活,直到后来在蒋经国的安排下,才逐渐开始回到蒋家。孩子们从小在困苦中成长,然而依旧以坚韧的毅力不断努力,最终都在学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然而,两兄弟对母亲的记忆一直未曾消失,他们开始四处打听章亚若的归宿。在1997年,蒋孝严终于收到来自蒋家祠堂的邀请,准备亲自祭拜祖先。经过多年等待,他终于得到了一个正式的身份认同。
2005年,蒋孝严终于正式改姓蒋,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时光,但他最终得到了应有的认可。而这一切,正是因为章亚若那段美丽而悲伤的爱情,以及她对孩子们未来的深切期望。蒋经国与章亚若的爱情,虽有开端,却始终没有结局,最终只能化作历史中的一段永远的遗憾。
发布于:天津市倍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