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随着新四军的成立金多多配资,四个支队的组织架构逐渐清晰,陈毅被任命为第一支队的支队长。实际上,陈毅在新四军的职务并非一开始就确定,过程之中经历了多次变化。这其中,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曾多次讨论过,让陈毅担任新四军参谋长、政治主任,甚至有考虑过让他成为下辖师的师长。
关于陈毅担任新四军参谋长的考虑
国共合作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与八路军的改编不同,新四军的来源十分复杂。它由八个省份、十四个地区的游击队组成,局面比八路军更为复杂。再加上蒋介石企图将南方的红军力量消化、收编,意图通过改编这些游击队来为国民党势力提供支持。毛泽东主席因此在1937年10月30日的电报中,提出了新四军的组建方案:“八省红军游击队留下五分之二于原地改为保安队,集中五分之三编为一个军”。对于新四军的领导班子,毛泽东主席考虑将叶挺任军长(待商议),项英任副军长,而陈毅或刘英作为参谋长。
那时,新四军尚未正式成立,国共两党对其组建问题仍在博弈,毛泽东与叶挺、项英等人尚未会面。因此,陈毅担任参谋长的提议,实际上只是毛主席最初的设想,并未最终落实。
关于陈毅担任新四军政治主任的安排
蒋介石希望将新四军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金多多配资,企图利用国民党力量来削弱新四军的独立性。对此,毛泽东主席在1937年11月6日的电报中指出,决定将新四军隶属八路军,并计划设两个师、四个旅、八个团,拟定项英为副军长,陈毅担任政治主任,周子昆为参谋长。
展开剩余67%毛主席安排陈毅担任政治主任,主要基于新四军的特殊情况。由于新四军的组成复杂,且与国民党的接触较多,因此急需加强政治工作。而陈毅在井冈山时期以出色的政治工作而著称,是我军首批政治工作骨干之一,拥有丰富的经验。毛泽东主席对陈毅的政治工作能力十分信任,认为他完全能够胜任这一职务。
关于陈毅担任新四军师长的构想
国共之间虽然就南方游击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达成一致,但对于新四军下辖具体的编制问题,双方却一直分歧较大。毛泽东主席希望新四军的编制尽可能大些,至少设立两个师,这样不仅有利于新四军的扩展,也便于日后争取经费和武器装备。在1937年11月21日叶挺会见蒋介时,毛泽东主席特别要求叶挺向蒋提出建议:“拟将南方游击队编成乙种师两师,请委任项英为副军长,周子昆为参谋长,陈毅、张鼎丞为师长,张云逸、谭震林为副师长。”
然而,蒋介石对此提案并不认同,他根本不同意将新四军编成正式的师制架构。蒋介石始终希望限制新四军的力量,使其更容易融入国民党的体系。因此,陈毅担任师长的计划也没有实现。
关于陈毅担任新四军支队长的决定
最终,由于国民党方面的坚决反对,新四军编制未能按照共产党的设想进行扩展,最后决定不再设师,而是设立四个支队,支队的规模与旅相当。经过多次商议,1937年12月27日,项英向毛泽东主席报告了新四军的干部配置:“编制为四个支队,支队等于旅。一支队由陈毅担任,二支队由张鼎丞担任,三支队由张云逸担任,周士第如果无法来,周子昆将改任支队长。”毛泽东主席于次日回复表示同意。
1938年1月8日,国民党军政部最终批准了新四军的编制方案,确认新四军共有四个支队。从此,陈毅正式成为新四军一支队的支队长。
回顾这一路,毛泽东主席多次考虑让陈毅担任不同职务,显示了对他深厚的信任。陈毅本人也从未提出异议,始终服从党的安排。这种忠诚与信任,体现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在南昌起义时,还是在井冈山时期,陈毅始终坚守岗位,勇担重任。最后,陈毅从新四军一支队支队长开始,迅速成长为江南指挥部的指挥,直至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担任了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的任命金多多配资,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革命事业的必然选择。
发布于:天津市倍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