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截至今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再创新高。
“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局扎实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实现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多项指标提前完成。
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
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专利法新一轮全面修改,推进商标法新一轮全面修改,加快修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建立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均跻身相同审查制度下国际最快水平。
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我国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从2020年的6398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9690亿元。
上线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00余项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实现知识产权全链条业务“一网通办”。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483家,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知识产权人才超过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人数超过4万人。
申长雨介绍,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指标数据表现良好,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今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再创新高。国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4895.9万件,同比增长6.6%,平均每4个经营主体就拥有1件注册商标。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861个,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424个,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经营主体超过3.7万家。上半年国内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分别同比增长了12.7%和23.2%,更多国内企业正在加速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已储备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新宝配资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介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指标之一,截至今年6月,已经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初具规模的高价值发明专利资源,既是我国创新实力持续提升的直接体现,也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高价值发明专利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占比较高。截至今年6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的七成左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已储备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
有近四成的高价值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了10年,总计约79.3万件,是“十三五”末的3.1倍。较长的专利维持年限,反映出我国创新主体维持专利的意愿和运用专利的能力都进一步增强,有助于维护创新者的技术优势,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目前,我国已有26.5万家企业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65.1万件,企业拥有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达到76.6%。同时,在我国海外有同族专利的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拥有12.1万件,占总量的87.0%,有力护航了我国产品和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应用。
在全球十大科技集群中,我国占了四个,分别是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北京集群、上海—苏州集群,以及南京集群。这些科技集群及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创新活跃,高价值发明专利产出密集。其中,上海—苏州集群和南京集群所在的长三角地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最多,达到68.5万件,占国内总量的31.8%;京津冀地区43.8万件,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东省39.4万件,分别占国内总量的20.3%和18.3%,这些都充分说明高价值发明专利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超9600亿元
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对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扩大对外开放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已超过9600亿元,实现了“五连增”,不少“土特产”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规定》等文件,完善地理标志审查认定标准、程序,加强源头保护。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实施方案》,实现地理标志受理、审查、认定、标识和监管“五统一”。加大地理标志保护相关标准的制定力度,强化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维护地理标志的质量、声誉和品牌价值。
指导各地高标准建设12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推进44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指导各地加强日常监管,开展针对春茶、稻米等地理标志产品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
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增加地理标志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加大地理标志产业与文旅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地理标志产品、手工艺制品融入乡村旅游,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强化涉外保护,持续推动中欧、中泰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以及中法地理标志合作,与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地理标志交流,目前已累计实现11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外获得保护,助力保山小粒咖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融入全球供应链。
“十五五”知识产权指标设定将突出质量和效益
申长雨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的关键时期。知识产权五年规划是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顶层设计,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锚定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这一既定目标,着眼加快实现知识产权的“两个转变”,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制度规则、文化环境、人才队伍,增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体现四个聚焦:聚焦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聚焦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优化支持全面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长效机制;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新格局。
在指标设定方面,注重与“十四五”时期发展指标的有机衔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等指标内涵,在指标设定上更科学。
此外新宝配资,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加强调查研究,系统科学论证,广泛凝聚共识,确保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更接地气、更助创新、更兴产业也更惠民生。
倍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